加入收藏联系我们  登录  注册
搜索
赛事动态 >> 活动公告
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召开终审评议会 22万作品选出“人民的名句”
发布时间:2017-05-15来源:诗词中国

东君恐误耕耘事,故遣山花报讯来。

——《迎春花》

 北征人赴烽烟去,岁岁相思岁岁红。

——《红军的食粮——红籽》

偶有春风湖上过,撩开烟雨看江南。

——《雨中游西湖(新韵)》

 

2017年4月20至21日,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终审评议会在京召开,评选出本届大赛主赛及青少分赛绝句、律诗、词、古风四个组别的各项年度创作奖。日前,获奖名单已在“诗词中国”官网、APP、微信公众号同时公示,面向广大诗友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。

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自2016年6月18日启动,在5个月的投稿期内,共收到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1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诗词爱好者的自发投稿223543首,是第三届大赛投稿数量的两倍。经历了初审、复审、复活、投票等诸多环节,产生了本届大赛年终创作奖的候选名单,而终评会的召开,则决定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大赛年终创作奖的最后归属。


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大赛终评会召开

诗词中国会务人员与评委合影

 

●会场实录:实力派评委坐镇,公平和质量永远至上

从首届的3.8万首,到第三届的22万首,“诗词中国”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反映当代传统诗词创作盛况的一面旗帜。“任何一个大赛,赢得参赛者的信任是最重要的,而信任来源于比赛的公平和质量。所以诗词中国的灵魂人物,是长期支持大赛的这些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们。”“诗词中国”总策划、中国出版集团中版文化传播总经理包岩女士表示。

此次受邀参与终评会的评审团成员有:

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,著名诗人、学者、书法家林岫;

中国楹联学会会长、中华诗词学会诗书委员会委员蒋有泉;
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陶文鹏;

南京师范大学一级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中国韵文学会会长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钟振振;

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原主任、中华书局原副总经理沈锡麟;

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,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李树喜;

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、《中华诗词》原副主编赵京战;

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、中华诗词杂志社副主编、中华诗词学会青年部副主任林峰。

 

评审现场

 

《文学遗产》杂志原主编,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,

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陶文鹏先生发言


评委们在讨论中

 

●评选标准:一等一的好作品当有时代性

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好?举凡诗词创作类的竞赛,无论规模大小、类型如何,都会面临这个问题。对于五次登上《新闻联播》、几乎被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媒体都关注过的“诗词中国”,评选标准更是备受诗词爱好者的关注。

“这个传统诗词大赛,包括古体诗、近体诗及词。对于近体诗和词来讲,格律、平仄这些基本规则是要遵守的,我们提倡所有创作符合现代汉语的标准,完全可以使用新韵;诗词作品的艺术性是本次选拔的重中之重,是评价作品优劣的首要标准,这是评委们的共识。”包岩表示,“以文害意”、生造拼凑出来的作品固然不可取,但创作时若完全忽视格律、平仄这些近体诗词的基本原则,那么古典诗词的魅力又会大打折扣,这同样有违举办传统诗词大赛的初衷。诗词中国组委会请教了很多专家,听取他们的意见,才确立了现在的标准,“诗词中国”设立古风组、允许新旧韵并行,并且在评审的时候兼顾这几项标准,都是力求在“形式”和“内容”上寻求平衡。

作为国内目前最高规格的传统诗词创作大赛,“诗词中国”拥有超豪华的顾问评审团,叶嘉莹、袁行霈、郑欣淼、周笃文、林岫等先生深入参与诗词中国,提出了总体规划和目标。当代传统诗词名家及大学教授组成了诗词中国评委团队。施议对、赵仁珪、顾之川、陶文鹏、钟振振、蒋有泉、李树喜、赵京战、沈锡麟、郑福田、钱志熙、屈哨兵、康震、曹旭、王玫、张鹏举、刘青海、段晓华、宋彩霞、辛晓娟等诗家和评论家参与了诗词中国的评审工作。

“当代人写诗一定要有当代人的面貌”,连续担任三届“诗词中国”终审评委的钟振振教授如是说,“唐诗晋字汉文章好不好?当然好!但当代人再来创作,照猫画虎画得再像也只是高仿,那么我们当代的生活在哪里?属于这一代人的无可复制的价值在哪里?当代人写的诗词若不能反映当代人的精神、思想、情感和生命力,就不能算是一等一的好作品。”

钟振振教授现场评审作品

评委们就作品交换意见

 

评委们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率真发言,意见直接。

图为评委对有争议的作品在进行举手表决。

 

工作人员讲解评审事宜

 

据悉,本次终评会的评审结果将于近日在“诗词中国”官网、APP、微信公众号上公布,部分获奖者代表将受邀参加“诗词中国”在马来西亚-新加坡的采风活动,并在北京参加颁奖典礼,与评委及诗词名家零距离交流。

 

●“诗词中国”的未来:从传播到引导,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

随着“诗词中国”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已经正式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,向“最大规模的诗词竞赛”发起冲击。在今年的颁奖典礼上,吉尼斯认证官将现场宣布挑战成绩。在获得“世界之最”的荣誉后,“诗词中国”的未来该向何处发展,又成了很多业内人士和诗词爱好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。

 

2016年6月18日,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启动仪式上,

吉尼斯认证官宣布 “最大规模诗词竞赛”挑战开启

 

为保证公平公正,组委会对评审过程全程录像

 

提到今年异常火爆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包岩表示,“诗词热”是中华文化发展到现在这一阶段的必然。“我们将用更时尚更多样的方式,如知识竞赛、文学沙龙、鉴赏研修、实体体验等,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。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,但‘诗词中国’愿意、并且很荣幸去做这个引领者。我们将带领大众开启一场传统文化之美的发现之旅,让诗词不再遥不可及,让优秀传统文化之光惠及更多人。”

 

●提高写作水平是当务之急

今年春节,随着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二季的热播,古典诗词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,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风尚。本次终评会期间,组委会也特地就“如何让诗词走进千家万户”这个话题,对评委们进行了简短的采访。“其实古人的诗,没有那么神秘。‘二月春风似剪刀’有什么了不起的?‘举杯邀明月’、‘深林人不知’,这些很简单的句子,但它能够开眼界、扩心胸,看完了以后,千秋传诵。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。”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,著名诗人、学者、书法家林岫如是说。

著名诗人、学者、书法家林岫女士在现场

 

“诗有美声、有美意、有美法,比起单纯的背诗,更重要的是要搞明白为什么要背这些诗,减少盲目性,才能从诗中获得更多的东西,才能真正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所裨益。”

“我小的时候学诗,先生讲的就很有意思。他说,‘日’,非诗也,‘日’这一个字当然不是诗。但是你加个定语变成‘白日’,有点诗意了。‘白日’怎么了?‘白日尽’,就是诗了吧?我们现在再加个状语,白日如何尽?当时我们一帮学生就一起喊“白日依山尽”——妙诗也!这不就会了吗?但现在很多人学诗,‘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’,就这么低着头背,背到滚瓜烂熟而不解其意、不得其法。不感动自己,你还想感动别人吗?不可能。”

“不是说时代热闹了,我们就写不出诗来了。时代热闹了,也可以有很多诗题。首先是,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;然后是,有缘分抓住一个好的题材,怎么能够把它变成一首好诗。这次来参加‘诗词中国’的评审,我最大的感触就是,一定要引导这些爱好经典的孩子们如何去读书,怎么读法、怎么理解。唯有如此,我们年轻一辈才能摆脱模仿、因循的俗套,创作出清新的、让人拍案叫绝的作品。”

据悉,第三届“诗词中国”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终评会评选出的成人组、青少组各组别年终创作奖获奖作品已对外公示。用户可通过“诗词中国”官方网站www.shicizhongguo.cn , 手机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(shicizg)查看获奖名单,并关注大赛及颁奖典礼后续进程。

 

“诗词中国”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组委会 京ICP备15020098号-10 咨询电话:010-63260766

首   页    |    参赛指南    |    赛事动态    |    作品展示    |    答疑解惑   | |    

 “诗词中国”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组委会       京ICP备2021009714号-3       咨询电话:010-63260766